臨床上,煎藥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病人的醫治效果,而藥物的煎煮進程又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。明代的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提出:“凡服湯藥,雖品物專精,修治如法,而煎藥者鹵莽造次,水火不良,火候失度,則藥亦無功。”所以,藥物煎煮后有用成分的多少成為了主要問題。中藥煎藥機煎煮與傳統辦法煎藥所含藥效成分終究孰多孰少,的確值得作一番比照與研討。
1、含揮發性成分的藥物,因煎藥機是在關閉的情況下煎煮,不易揮發,所以機器煎比人工煎含量高。
2、礦藏、貝殼類藥物因質地堅實,在高溫且高壓的情況下,比較容易提升煎出率,所以這類藥物,機器煎比人工煎有用成分含量高。
3、通常成分,如根莖類藥材,機器煎比人工煎含量略高或根本一樣。
別的,煎藥機煎煮藥液制品的衛生學檢查指標是顯著優于傳統煎藥辦法的。因為中藥煎藥多年來一向秉承古法,全部煎煮與灌裝進程在開放狀態下進行,所得藥液易污染、發酵和霉變,藥液在低溫條件下也只能保留兩天,不方便貯存、攜帶,藥液質量難以控制。而新式煎藥設備煎藥機與包裝機連為一體,煎煮和包裝為關閉進程,削減了污染,包裝袋選用無毒、無菌的進口復合膜材料,抗溫、抗壓、保鮮、衛生狀況得到杰出的改進,使服用中藥液安全衛生。中國中醫研討院對煎藥機煎煮的藥液制品進行了衛生學查驗,查驗成果為:
1、普通植物類的藥液,在20℃的天然條件下,貯存70天,按《藥品衛生規范》查驗契合規范。
2、含膠類藥物的藥液,在20℃的天然條件下,貯存70天,按《藥品衛生規范》查驗契合規范。
3、含動物蛋白類藥物的藥液,在20℃的天然條件下,貯存70天,按《藥品衛生規范》查驗契合規范。
4、含豆豉類藥物的藥液,在20℃的天然條件下,隨時間的延長,雜菌數量逐步削減,這主要是因為中藥自身抑菌的效果所造成的,貯存70天,按《藥品衛生規范》查驗契合規范。
綜上所述,由煎藥機替代傳統辦法煎藥能夠說是中醫中藥史上一次較大的變革。從直觀上看,長處很顯著,但最主要的還要看有用成分的煎出率怎樣。經過以上對煎液理化性質的對比分析,機器煎與人工煎有用含量的比照及其衛生學查驗成果的測定,證實煎藥機煎藥對煎藥質量是有保證的,此種辦法是切實可行的。